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城市动态  >  本地动态
保持全省领先!朝阳这项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
发布时间:2023-11-22    来源:朝阳市政府网

我市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市政府新闻办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有关工作进行了通报。

  图片1.jpg

创新“23551”防返贫监测帮扶模式,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021年,我市创新“23551”防返贫监测帮扶模式,以“零返贫、零致贫”为目标,按照农户主动申报、网格员摸排、行业数据比对三条主线发现和识别易返贫致贫人口,设置五个步骤进行认定,划分五类户进行管理和帮扶,建立起闭环管理的制度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划分防返贫监测网格1.3万个,每月一次走访摸排,每年两次集中排查,对识别认定的监测对象,每户都精准落实了帮扶措施。“23551”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并申报全省制度性创新成果。

紧盯“两高于”目标,持续开展帮扶,脱贫群众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我市加大产业、就业等帮扶力度,全市脱贫人口就业3.96万人,就业规模保持全省第一,继续发展到户项目,用好公益岗、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等政策,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到2022年底,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861元,收入金额位列全省第四。

图片2.jpg

持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衔接资金投入得到切实保障。过渡期以来,我市持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近三年得到中央和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亿元,市级每年投入不低于6144万元,县级每年投入不低于9500万元,衔接资金投入额度全省第一。仅2023年,向上争取中央和省衔接资金总量就达到5.4亿元。我市积极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累计发放贴息小额信贷4.56亿元,扶持7502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到户项目,贷款规模和获贷率始终保持全省领先。

持续壮大帮扶产业规模,脱贫群众增收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以来,省以上衔接资金用于支持帮扶产业发展的比例逐年提高,已从50%以上增长到2023年的60%以上,投入规模居全省第一。各县(市)区围绕自身特色优势产业,注重延长帮扶产业链条,建设种植基地305个,新建养殖项目140个,实施农产品加工项目18个、冷库仓储项目9个、物流项目4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13个,所有产业项目都与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能够稳定促进增收。2023年全市评选出“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100个,为帮扶产业提质升级打造出一批良好样板。累计培育壮大特色品牌商标35个,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持续增强。

图片3.jpg

创新“1233”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模式,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源头活水。10余年来,全市共形成扶贫项目资产2486项、原始价值25.2亿元,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年收益达到1.3亿元,扶贫资产规模和收益量均为全省第一。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目标,我市创新“1233”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模式。从2022年起,我市积极探索引入资产保险机制,防范化解扶贫资产风险。截至目前,各县(市)区针对重点的经营性资产进行投保,已有39项因自然灾害等损坏的资产陆续得到理赔。

持续开展驻村和定点帮扶,切实做到摘帽不摘帮扶。32名市级领导联系帮扶31个乡镇,省市县三级驻村工作队413支、1239人,选派第一书记890人。2021年以来,全市驻村工作队及定点帮扶单位直接投入资金5714万元,协调投入资金28047万元,帮扶物资折算1943万元,购买销售扶贫产品2051万元。

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推进乡村振兴学校建设。建立市级教师储备库,入库教师232人,面向脱贫人口、致富能手、驻村干部、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青年毕业生等群体开展培训,打造县乡村三级培训基地,打造品牌化培训内容。截至目前,全市挂牌乡村振兴学校5所,学堂7个,学点7个,共开办培训班191期,累计培训12668人。


朝阳市政府网| 2023-11-22